首页 > 蒙语探索 > 正文

学前入园率90% “十四五”普惠教育再发力

发布时间:2021-12-17来源:未知 编辑:生活头条

客服

  义务教育阶段之外,高中阶段和学前阶段的教育工作同样备受关注。12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学前行动计划》)和《“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高中行动计划》)两份文件,对下一阶段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开展进行部署。据相关目标要求显示,到2025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要达到85%以上,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92%以上。

  学前:提升普惠水平

  提升幼儿入园率,提升普惠园比例,这是近些年来各地在学前教育阶段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同样,此次发布的《学前行动计划》也以2025年为时间节点,提出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的目标。具体来看,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

  而为配合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地方实际,《学前行动计划》提出,要及时修订和调整居住社区人口配套学位标准,推动城市居住社区、易地搬迁安置区配套建设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幼儿园,产权及时移交当地政府,确保提供普惠性服务,满足家长的就近入园需要。

  下一阶段,各地将实施幼儿园建设项目,有关部门将加大扶持力度,落实财政补助、划拨方式供地、减免税费和租金等政策,鼓励支持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军队、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以此逐步化解和消除学前教育“大班额”现象,防止出现新的无证园。

  而为保障幼儿园的师资配备,《学前行动计划》要求,各地要及时补充公办园教职工,严禁“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代课教师。同时,严禁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举办者通过任何方式取得办学收益、分配或转移办学结余。

  针对学前领域的办学情况,《学前行动计划》明确各地区要部署开展幼儿园名称规范清理行动,对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世界”“全球”等字样,包含外语词、外国国名、地名,使用“双语”“艺术”“国学”“私塾”等片面强调课程特色以及带有宗教色彩的名称,以及民办园使用公办学校名称或简称等进行清理整治,2022年6月前完成整改。同时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上培训和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托管班等名义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以及其他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的培训活动。

  县域高中:消除56人以上大班

  与《学前行动计划》同期发布的《高中行动计划》,对县域普通高中在“十四五”的发展作出规划。目标要求为,到2025年实现县中整体办学水平的显著提升,市域内县中和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健全。同时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以上。

  在消除大班额方面,《高中行动计划》明确各地要加大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实施力度,全面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额。对现有的大规模学校,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制订规模压减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化解大规模学校;严禁随意撤并县中,防止出现新的大规模学校。普通高中的新入学年级班额不得超过55人,新建普通高中学校规模不得超过3000人。

  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马学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文件的重点在于提高教育质量。“比如像消除大班额这一点,过去想提高入学率但受限于条件,只能按大班额的模式,现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首先就要从班额上体现出来,用个性化、多样化的小班教学来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为防止县中生源过度流失,《高中行动计划》特别强调要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推进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考试的招生录取模式。同时要求教育行政部门不得挤占县中教职工编制或长期借用县中教师。严禁公办学校教师在民办学校任教,需在2022年秋季开学前完成整改。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教师流动手续,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从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双减”政策,到面向学前和高中的行动计划,今年的教育政策频发,针对这一形势,马学雷将今年的教育政策风向概括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所有的政策核心都是围绕这两点而来的。我也希望明年以及未来的教育环境能够更加公平,今年提出的各项教育政策在明年都能有更大进展。”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