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4日,2021达摩院青橙奖公布获奖名单,北大韦东奕、清华赵慧婵、中科大陈杲等10位年龄不超过35岁的青年学者入选,并分享了1000万奖金。其中,清华大学的赵慧婵是来自我们临淄的优秀青年科学家。
青橙奖始于2018年8月,是业内最早为发掘中国青年学者而设立的公益性学术评选。此后,企业支持青年科研遂成风潮。青橙奖面向不超过35岁的年轻学者,他们通常博士毕业不久,刚刚步入独挑大梁的关键时期。年纪轻轻就在科研无人区确立自己的道路、做出自己的阶段性成果,很多人在30岁前后就已成为教授、博导,开始教书育人、传递科研火种。
赵慧婵,1989年生,山东淄博临淄人,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本科于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拥有机械工程和经济学学士双学位,博士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曾在哈佛大学做博后研究,于2018年回国。
赵慧婵拥有一对漂亮的梨涡,说话总是双眼含笑,是个漂亮又有亲和力的女孩,但她研究的领域非常硬核,她主要从事软体机器人、机器人高功率密度驱动技术、柔性传感器、智能假肢和外骨骼等方向的研究,获奖理由是“研制了新型柔性光电触觉传感器和高功率人工肌肉,推动了新形态机器人本体设计方法的发展。”
赵慧婵主要从事软体机器人、机器人高功率密度驱动技术、柔性传感器、智能假肢和外骨骼等方向的研究。她曾入选MIT TR35(中国区)、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科学领域),获得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英国物理学会Outstanding Reviewer Award等。
获奖理由:她研制了新型柔性光电触觉传感器和高功率人工肌肉,推动了新形态机器人本体设计方法的发展。
名人评价:她的分析能力超群,在这方面是个真正的天才。她拥有我的合作者中最成熟、最强劲的工程能力。——康奈尔大学Robert F. Shepherd
科研工作:
软体机器人,是指采用更加智能、柔顺、生物兼容的材料和结构,来构建具有新形态、新功能和新特性的机器人系统的学科。软体机器人是面向机器人本体设计和硬件技术的一场革命,被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主任誉为“机器人领域十二大前沿科技”之首。
赵慧婵的主要学术创新和贡献包括:(1)柔性驱动:建立了高功率密度、长寿命介电人工肌肉的设计、制备和预处理工艺方法体系,提出了高效预测模型,实现了柔性驱动一体化设计制造;(2)柔性感知:提出了基于弹性体材料的光波导传感方法,研制了高延展率光波导传感器,实现了软结构对力触、形变、弯曲的多模态高质量感知;(3)基于驱动和感知技术,开发了智能假肢、微型扑翼飞行器、可穿戴触觉阵列、手部外骨骼、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等多套样机,在医疗康复、诊断、飞行器设计、人机交互等领域形成了应用前景。